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铁路、民航客运量也超过疫情前水平并且高位运行。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3.9万亿元,新开通高铁2776公里,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7000公里,新增和改善航道1000公里,运输航空机场达259座,全国建制村全部通邮赵冲久介绍,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快递业务量完成1320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14.3%,年人均快递使用量超过90件。今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5周年,从进展来看,5年来,我们交通运输在大的基础上向强又迈进了一大步,在有的基础上向好又迈进了一大步。李小鹏表示,沉甸甸的成绩来之不易,接下来,交通运输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划体系,强化政策体系,加强试点工作,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建设运营、服务保障等各产业,同时应用场景丰富,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不仅要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推进结构性降本提质增效,还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交通物流大市场,推进制度性降本提质增效,同时强化各环节高效衔接、推进技术性降本提质增效,加强要素资源保障,指导企业加强管理提升效率,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作出贡献。费东斌表示,下一步,国家铁路局准备在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进行试点,大力推动轨道交通的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更好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23.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21.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15.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20.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6.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
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14.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8.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22.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5.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30.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29.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13.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18.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全文】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30句话带你速览文件,了解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怎么做。
4.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3.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
24.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2.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
7.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27.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28.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1.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12.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26.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
9.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25.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
10.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5.510, -0.22, -3.84%)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19.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
11.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17.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可单独编制,也可以乡镇或若干村庄为单元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
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二十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十三)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九)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
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